欢迎访问柳州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科技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节能服务>>技术推广>>科技报道

汽车共享才是未来的主流出行方式

发布日期:2016-10-09 08:07     

字体选择:【大】  【中】  【小】  

什么是汽车共享?

说起汽车共享,在很多年前对于人们而言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但是如今它已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成熟,走向市场。那究竟何为汽车共享呢?简单言之,就是多人共用一辆车,进行共同出行或分时分段拥有汽车的使用权,从而减少汽车总量,达到缓解交通状况、减轻空气污染的目的。在“共享经济”火热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汽车共享”发展前景如何。

汽车共享以什么方式实现?

汽车共享现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发展线路,第一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租车模式,由租车公司协调闲置车辆,并负责车辆保险及其它问题,使用者只需要支付费用即可。

经过多年发展,传统租车模式收到新型分时租赁模式的冲击。消费者可以按照小时或者天数来随意租赁车辆,达到随取即用的租赁服务水平。这时,分时租赁车辆出现电动化趋势,这不仅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而且不限号的优势能让出行更为方便,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电动车的不限号吸引了一大批租车者。

而第二种就是现在流行的网络约车,比如滴滴、Uber、易到用车等约车模式,出行者通过网络预约,即可使用其它私家车辆到达目的地,这也可以算做是汽车共享中的一种,当然定制大巴也包括在内。

汽车共享源于何时?

汽车共享的概念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吗?并非如此。其实汽车共享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由瑞典人发明。当时他们在全国组织了一个“自驾车合作社”,当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这种方式在瑞典这样的山区国家非常实用,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后来欧美等国家也进行效仿,虽然有政府支持,但大都没有形成规模。这主要还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及人们理念的束缚(当时绝大多数人们还是喜欢拥有自己的私家车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及GPS定位技术的发展,汽车共享有了新的保障,加之交通拥堵愈发严重,这才让汽车共享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欧洲企业开始推行汽车分享理念,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他们倡导由若干个消费者共享同一辆汽车。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全球第一家分时租赁公司Zipcar于1999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孕育而生,然后逐步向加拿大及欧洲各地蔓延。

2011年,汽车分时共享的理念甫一进入中国,相关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北汽绿行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互联网+”的理念充分融合到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项目中,通过手机APP平台实现租车全程,用户只需要简单动一动手指即可下单、支付,取车还车全程自助,各网点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价格优惠,经济便捷。

汽车共享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技术、理念和现实三方面来看,汽车共享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出行方式。

首先,技术的发展扫除了诸多阻碍。

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共享经济的基础。现如今,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分时租赁APP,通过在线认证驾照和身份信息,就可以直接租赁车辆,然后到最近的取车点开车即可。这一过程中,密码锁开启车门及远程遥控开启车门的技术就是分时租赁的一大保障,在没有这种技术之前,如何开启车门就是一大难题。解决了技术难题,汽车共享将快速发展。

而在理念和现实状况方面,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停车困难等问题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汽车共享的优势究竟有多明显。拿分时租赁为例,现如今分时租赁俨然已经成为汽车电动化的一片沃土,所以这对于减轻环境污染而言有着双重作用,试想一下路上的车少了,并且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开始上路,这是不是就是汽车共享的初衷呢?所以在具备各种条件的今天,汽车共享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它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出行方式。

汽车共享想要成功,规模效应也是其必要条件。

相对于网络约车而言,分时租赁更具自主性、灵活性。在德国,分时租赁业务已经相当发达,基本在每个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Car2go、DriveNow等租赁公司在市区内的普及程度要远高于人们想象。而在中国,ReadyGo绿行公务车等新能源车分时租赁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将形成庞大的市场格局。

总结:共享经济的确是未来发展主流,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等都是非常明显的优势。但这种模式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基础来作为其支撑,如何达到这个数量级是很难的一个问题,这不光是车企、互联网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全民来参与的一件事情。总体来看,汽车共享正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值得我们期待。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邮箱:lzhjnb@126.com 电话:0772-2806939 传真:0772-2806939
柳州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

桂ICP备11002191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21号
-->